


10月16日,我院组织召开《汉书·文帝纪》专题读书会,会议由副院长李明主持,副院长杨武站点评,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会。
会议伊始,孔琳、刘婷、张伊美、刘睿璇四位同志领读《汉书·文帝纪》全文。随后,陈列研究部主任闫华军系统介绍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为深入理解领读文献内容奠定历史背景基础。
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汉书·文帝纪》展开多维度深入交流研讨。李库研究馆员梳理了汉文帝从代王至帝王的历程,分析了其“以孝治天下”、处理诸侯王叛乱及与匈奴关系等治国策略,并结合霸陵考古成果,阐释了文帝躬行节俭的个人特质。白冬梅研究馆员强调了出土文物与史籍互证的重要性,指出霸陵考古所反映的中央集权体制及重农、薄赋的国家政策。胡小玉副研究馆员结合“从白鹿原到咸阳原”展览实践,探讨了如何将文献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展览语言。程艳妮副研究馆员从科研方法角度,鼓励青年人员广泛阅读、找准兴趣点,实现从文献到成果的转化。陈波副研究馆员以海昏侯废立与霸陵规制为例,提出应并行阅读多种史料,以克服文献主观性。石宁副研究馆员系统论述了汉代刑罚制度的沿革,分析了文帝时期刑罚减轻的社会背景及考古佐证。程蓓副研究馆员就传统文物保护经验与现代实证方法之辩证关系展开论述,阐释了二者的互鉴与演进。胡雪竹结合展览中草原民族文物,解读了汉代民族关系与物质文化的交融。李东海分享了基于文献对汉文帝权力观与生死观的个人理解。刘婷则从“有司请立皇后”出发,探讨了汉代帝后婚姻与列侯联姻制度。
杨武站副院长在点评环节中,指出文献阅读是提升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博物馆人应坚持阅读,强调要注重文献与考古资料的结合,善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持续积累形成系统研究思路。
最后,李明副院长在总结中强调读书会形式新颖、准备充分、效果良好,研讨内容有宏观领域分析、也有微观视角探讨,有文献本体解读,也有延伸转化经验分享,对深度研读文献经典、提升阅读质量、促进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建议进一步丰富研读形式,形成常态化阅读与研讨机制。
本次读书会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首次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读书活动,以《汉书·文帝纪》为切入点,通过领读、导读、研讨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增强了团队协作与思维碰撞,促进了文献研读与考古实践、展览策划与科研成果转化之间的融合,为提升我院科研水平、强化学风建设提供了有效平台,对推动博物院业务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实践意义。